在过去的一周里,有五位艺术家带我们徜徉于不寻常的艺术之旅中,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:
3月2日: 《菲利普·罗斯德勒(Philip Rosedale):漫谈第二人生》
在题为”Second Life, where anything is possible“的演讲中,关于“第二人生”对于每一个网民而言究竟有何意义的问题,菲利普·罗斯德勒这样回答:
其一,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管理各种资讯,更真实的体验各种信息(“第二人生”里面都是以一个个的图像来代表事物,而这样的图像则往往能帮助人们更好的记忆)。其二,”第二人生“带来了一种更为社会化的网络体验(举个例子,比方说你在亚马逊在线书店买书,在你购书的同时也有几千人在浏览同样一个网页,但是你不能像在书店那样扭过头去跟别的读者交谈,看看他们对于某本书是怎么看的,在“第二人生”,你就可以做到这些)。这就是今日的“第二人生”带给我们的真实体验。
我们或许可以基于罗斯德勒的回答,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,得出自己的答案,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关于”流行与永恒“的秤。
3月3日:《前田约翰(John Maeda):简单法则》
或许就是Paul Rand 的这句话,启发当时的设计学院新生前田约翰对设计给予了更深刻的思考,这也为其关于”SIMPLICITY(简单)”的思考奠定了基础。
“耶鲁大学的一位学生说,我到这儿来不是要学习怎么用电脑,我是要学习怎么去搞设计。这话值得设计学校深思。”
3月4日:《阿瑟·冈森(Arthur Ganson):舞蹈的机器》
关于机器与艺术,冈森在接受《纽约时报》的采访时这么说:
计算机可以做很多事情。但是你为何要做那些事情?你需要通过那样的事情说明什么吗?在我看来,技术的作用就是帮助你去做这样或那样东西,但是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有一个想法。技术是一个工具,应用它可以改造世界。但是我们还得先有想法,毕竟技术本身并非目的。
3月4日:《维克·穆尼斯(Vik Muniz):从垃圾中提炼艺术》
3月5日:《克里斯·乔丹(Chris Jordan):丑陋的美》
“垃圾”与”艺术”、”丑陋”与”美”,我们潜意识中水火不容的两对词却走到了一起,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?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能够由矛盾变为和谐呢?牟利与慈善?自由与保守?人类与自然?
在领会了两位艺术家的良苦用心之后,我们为何不身体力行作出改变,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绿色呢,难道这不是很有趣的事情吗?
今天是3月8日国际妇女节,我们于周六发布了一篇稿子作为纪念,文章特别强调了今年的妇女节主题,即为:
男女共同努力消除对妇女和女孩的暴力行为。(Women and men united to end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girls)
题图照片:
题图照片来自Flickr,由 Alaskan Dude上传于2006年4月7日,原作者选用的CC协议为”署名“。
您可以通过RSS阅读器订阅“TED中国粉丝团”的文章: http://www.tedtochina.com/feed/
欢迎发表评论,参与“TED中国粉丝团”的讨论组,或者在 twitter 上面 follow 我们。
参与越多,您也会学到更多。